钧日八周年2:市人大评查两官 钧日人集中阅卷
发布时间:2025-06-11
6月9日,河北钧日律师事务所迎来设立八周年。“崇俭戒奢、律界清风”,钧日律师用学术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庆祝周年并感谢各界长期以来的支持。南开大学商学院、石家庄市人大两官评审、民盟京津冀参政议政交流、石家庄市法学会云之家平台云主工作、劳动维权争议解决实务流程、钧日讲堂论语文化专讲等,充实着律师的执业锦囊,呈现全社会高水准专业服务质量。
两官评查实况
5月26日至29日,石家庄市人大针对任命的法官、检察官进行集中阅卷评查工作,冯路钧主任与来自全省各地的31名评查人员一起,连续四天封闭办案,圆满完成市人大年度评查任务。
按照工作计划,石家庄市人大法工委针对接受评查的市法院、检察院和各县市区法院、检察院等近百名法官、检察官,每人抽取承办的数十件疑难复杂案件卷宗,指派评查专家集中阅卷,逐案提出评查意见。四天时间里,评查组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审阅五千余本卷宗、完成近3000个案件的评审,逐案提出办案意见,并对每名检察官、法官办案质量集中汇总给出初步结论,高效、高质量完成评查工作。
宪法赋予人大监督权
两官评查是宪法赋予人大对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监督职能的落实,体现了人大任命检察官、法官并依法保障两官效能的积极举措。人大依法履行宪法监督职能推动司法公正与法治进步,具有深刻和多维社会意义与法治价值。
石家庄人大通过系统阅卷评查,将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力具象为可操作的实践行动。这一过程超越形式监督,深入司法核心环节——案件办理质量,实现了对司法权运行的实质性制约。一是重塑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抓手,二是全民法治信仰的生动课堂。向社会昭示着,掌握司法权柄者同样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与约束。
法治建设的有效举措
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核心支柱。人大对每位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的评查,将案件质量与具体责任人紧密挂钩,倒逼两官在每一个案件中审慎履职,将责任制从文件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
统一法律适用与裁判尺度的校准器。人大抽取“疑难复杂案件”进行重点评查,直指法律适用易产生分歧的核心领域。评查专家“逐案提出评查意见”,尤其关注类案处理是否一致、法律理解是否准确、自由裁量是否合理。这种系统性“体检”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偏离统一裁判尺度的个案,为上级法院、检察院制定、修订类案指引提供鲜活素材,有效弥合法治统一在实践中的缝隙。
优化司法制度运行的诊断利器。通过对评查意见的宏观分析,人大能精准识别司法实践中的系统性、普遍性痛点,为立法完善(如向市人大提出修法建议)、司法改革(如优化繁简分流机制)和司法管理(如针对性培训)提供实证支撑,驱动司法制度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升级。
提升司法能力与队伍建设的导航仪。评查结论超越简单定性是两官能力的“精准画像”,包含能力短板的具体描述,为司法机关实施靶向性、差异化的员额法官/检察官培训、考核、晋升和退出提供了客观依据,推动司法队伍从“数量管理”向“质效管理”转型。同时,人大持续监督的压力传导,营造了终身学习、追求卓越的司法职业氛围。
衔接司法改革与效能提升的枢纽。人大评查是连接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桥梁,一方面,评查工作检验各项司法改革(如立案登记制、员额制、庭审实质化)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成效,验证改革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评查发现的实践痛点(如案多人少矛盾在复杂案件处理中的激化),为下一轮改革的精准施策指明方向,确保改革举措与司法实践需求同频共振,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钧日人的社会责任
两官评查体现了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融合平台,律师作为评查专家深度参与,打破了两官与律师间的传统壁垒。律师从“对手”视角审视案件质量,带来诉讼实践中的真知灼见;法官、检察官则在评查反馈中更全面理解辩护立场与实践痛点。这种基于专业共识的互动,消弭误解,增进尊重,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注入“理解、协作、共进”的融合基因。
钧日人积极履职社会公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工作能力。钧日人积极参与两官评查,助力人大监督机制将宪法赋予人大的刚性监督权,转化为驱动司法公正与质效提升的动力。每一次严谨的卷宗评阅、每一条专业的审查意见、每一份客观的质量结论汇聚成制度化的监督力量,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就更近一步。
律师参加人大评查“两官”工作彰显中国法治迈向更高水平的内在韧性与光明前景,不仅重塑司法公信力、凝聚职业共同体、培育全民法治信仰,更深层次地夯实了司法责任制、校准了法律适用尺度、优化了司法制度运行、导航了司法队伍建设、衔接了改革效能提升,成为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坚实阶梯。
钧日携手,铭鉴未来,钧日人将不懈努力!
钧日行:精进服务行